老刘脱贫后,他穿了20年的“轮胎鞋”进了博物馆
编辑:admin 日期:2020-06-09 09:10:40 / 人气:
印江脱贫攻坚展厅里摆放的“轮胎鞋”
“这是从谁家收集来的?”记者好奇地问。“木黄镇乌巢村寨王坳组村民刘从甫家。”随行的印江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田林说,“他家以前很贫困,但现在脱贫了。”记者决定前往刘从甫家一探究竟。从县城出发,沿304省道驱车行驶60多公里,便到达乌巢村。刘从甫家就在公路旁,是一栋精美的两层小洋房。 一个身材瘦小,面容和善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,便是刘从甫。他今年52岁,原是松桃自治县乌罗镇中利村人。1993年,经亲戚介绍,他来到乌巢村做了杨家的上门女婿。
刘从甫穿着轮胎鞋站在老房子的门槛上(通讯员 田林 摄)
杨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贫穷。妻子杨淑芬的父亲已去世,母亲改嫁他乡,既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弟弟,还得照顾年迈的外祖父。这些困难并未吓倒刘从甫,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,只要勤劳肯干,就一定能带着家人过好日子。婚后次年,他便与亲戚到广东打工挣钱养家。天有不测风云。1994年,刘从甫在广东的一家石厂工地上,头部受重伤。虽捡回来了一条命,却落下终身残疾,再也干不了重体力活。本想用自己一身力气让家人过好日子,却不料反而成了妻子的负担。杨淑芬既要抚养三个孩子及两个弟弟,还要照顾祖父与丈夫,生活越发贫困。 家中虽有田地四五亩,但因缺劳动力耕种,只能租给左邻右舍种。一年到头,刘从甫一家很难能吃上一顿饱饭,更别说穿新衣。
站在危旧老房前,刘从甫讲述曾经的艰苦日子
“大人小孩穿的都是亲戚家穿过的旧衣服。”往事涌上心头,刘从甫取下眼镜擦拭泪水。“我和妻子有十五六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。”但刘从甫却买过一双新鞋子。1998年春天,刘从甫从木黄集镇上,花两元钱买回一双轮胎鞋。这是他结婚后买的第一双新鞋子。“之所以买这双轮胎鞋,是因为轮胎材质耐磨,穿十年八年也穿不烂,每年能节约不少开支。”刘从甫穿着这双坚硬的轮胎鞋,走过近20年的艰苦岁月。实际上,地处武陵深山的印江,那个年月不少农村贫困家庭都有这样的轮胎鞋。它不仅是刘从甫家贫困的象征,更是见证印江人曾经穷苦日子最具代表性的物件。 据了解,印江1986年便被列入省级贫困县,2001年被定为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。至2014年,全县仍有10余万贫困人口。
刘从甫站在新家门口接受记者采访。
刘从甫家从2014年被列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后,当地政府将之作为重点对象,进行重点帮扶。2018年,刘从甫家享受到农村危房改造的3.5万元资金,修建了一栋2层楼的小洋房,一家人终于搬出破旧狭窄的老房子,居住环境彻底改善。同时,村里发展茶叶、蔬菜等产业,杨淑芬被安排到基地务工。驻村帮还动员刘从甫发展辣椒产业,每年也有不菲的收入。此外他还被聘为村里的公路管护员,每月有500元工资。刘从家墙上贴着的“四卡合一”公示牌清晰记录着刘家2019年的收入情况:玉米辣椒等种植收入6100元,务工收入4.5万元,低保金11400元…… 刘从甫家终于脱贫了。而刘从甫只是印江县众多贫困人口中脱贫的一个缩影,据悉印江全县2.5万余户10多万贫困人口也全部实现了“摘穷帽”,贫困发生率降到了零。
刘从甫清理辣椒地里的杂草
去年,为全面展现脱贫攻坚的成效,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,该县在印江博物馆设置了脱贫攻坚展览区,从贫困户家中收集最具代表性的物件作为展品。刘从甫穿了20年的轮胎鞋,被帮扶干部送进了博物馆。“现在我们不愁吃、不愁穿,还住上新房子,过上了好日子,再也不用穿轮胎鞋了。”刘从甫看着门边鞋架上的几双新皮鞋,脸上满是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