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刘脱贫后,他穿了20年的“轮胎鞋”进了博物馆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0-06-17 09:44:48 / 人气:

6月15日,印江自治县博物馆,记者被一双旧“轮胎鞋”吸引:废弃轮胎切割成鞋底,几条布带穿插成鞋带,鞋底磨得很光滑,四周已破损不堪,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艰辛。“鞋子的主人是木黄镇乌巢村村民刘从甫。”博物馆负责人说:“陈展这双鞋,是为了让后人牢记以前的艰苦岁月,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。”从印江县城出发,沿304省道驱车60多公里才到达乌巢村。刘从甫家就在公路旁,是一栋精美的两层小楼房。“我原本以为那双鞋要伴随我一辈子。”说起“轮胎鞋”,身材瘦小、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刘从甫很不好意思。今年52岁的刘从甫出生在松桃自治县乌罗镇中利村,27年前成为乌巢村杨家的上门女婿。
印江脱贫攻坚展厅里摆放的“轮胎鞋”
刘从甫穿着轮胎鞋站在老房子的门槛上(通讯员 田林 摄)
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婚后次年,刘从甫便独自赴广东打工。不久,他在工作中头部遭受重创,落下终身残疾,视力也严重下降,再也干不了重活,家里的生活也因此越发贫困。往事涌上心头,刘从甫取下眼镜擦拭泪水:“全家穿的都是亲戚送的旧衣服,我和妻子有16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。”但刘从甫却买过一双新鞋。1998年春,刘从甫在镇上花了两元钱买回一双“轮胎鞋”,也是他结婚后买的第一双新鞋。“简单、耐磨。”一双“轮胎鞋”便陪刘从甫走过近20年艰苦岁月。“‘轮胎鞋’是印江农民曾经穷苦的代表性物件。”县博物馆负责人说,在地处武陵深山的印江,不少农村贫困家庭都曾有“轮胎鞋”。曾经是省级贫困县、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印江,到2014年仍有10余万贫困人口。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为刘从甫这样的贫困家庭带来了转机。2014年,刘从甫家被列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,得到了重点帮扶。2018年,刘从甫家得到3.5万元的农村危房改造补贴,修建了新房。村里发展茶叶、蔬菜等产业,妻子杨淑芬被安排到基地务工,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。驻村干部还帮助刘从甫家规模种植辣椒,聘他为公路管护员,每月工资500元。
站在危旧老房前,刘从甫讲述曾经的艰苦日子
刘从甫站在新家门口接受记者采访
刘从甫清理辣椒地里的杂草
真情帮扶让刘家彻底告别贫困。墙上的“四卡合一”公示牌显示着一家去年的收入:种植收入6100元,务工收入4.5万元,低保金11400元……和刘从甫家一样,如今,印江2.5万余户已全部摘掉“穷帽”,贫困发生率降至零。去年,为全面展现脱贫攻坚成效,激励干群感恩奋进,印江博物馆专门设置脱贫攻坚展区,收集最具代表性的物件陈展。刘从甫穿了20年的“轮胎鞋”被送进了博物馆。看着门边鞋架上的几双新皮鞋,刘从甫开心地说:“现在我们不愁吃、不愁穿,住上新房子、过上好日子,再也不用穿‘轮胎鞋’了!”

现在致电 0596-88911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